八月 25, 2022 | 健康快訊
傷害常常來的又急又快,老是搞不清楚要冷敷還是熱敷?
把握原理讓你不用google大神也能正確又快速的作出應變
冷敷的原理是使患部的溫度降低、讓血管收縮、降低代謝率,達到減緩疼痛、腫脹、發炎的效果,常用於「急性傷害處理」。熱敷的原理則是使患部溫度升高、讓血管放鬆、增加代謝率等,局部血液循環,可提高組織的治癒能力,常用於「慢性患部處理」。

圖片來源 攝影師:Josh Sorenson Pexels
什麼時候要冷敷?
- 急性傷害
- 患部紅腫、熱、痛時
- 肌肉拉傷、扭傷、痙攣
時間以每次不超過15分鐘為上限,感到持續冰痛超過5分鐘應停止。
什麼時候要熱敷?
- 慢性傷害
- 無外觀反應時(沒有紅腫、熱、痛)
- 肌肉痠痛、關節炎、抽筋
最佳溫度為40-50度,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。
冷熱敷比較表
處置 | 冷敷(冰敷) | 熱敷 |
時機 | 急性期,剛受傷的24~72小時 | 慢性期,受傷後的72小時以上 |
外觀 | 患部紅腫、熱、痛 | 無外觀反應(沒有紅腫、熱、痛) |
作用 目的 |
|
|
適用 | 肌肉拉傷、扭傷、痙攣 | 肌肉痠痛、關節炎、抽筋 |
*若感官特別敏感或遲鈍者,如糖尿病患者或血液循環功能異常者,冷、熱敷時,都要特別小心注意!
作者 : 高逢駿 醫師
經歷 :
-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-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-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-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-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