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 27, 2023 | 上肢部位
擺脫手腕痛的3步驟:了解媽媽手成因、病發階段與媽媽手舒緩
媽媽手成因
媽媽手,醫學上稱為腱鞘炎或手腕肌腱炎,是一種過度使用手腕或手指造成的疾病。常見的成因包括長時間或重複持續抓握動作,例如餵奶、抱小孩、提重物、滑手機、或大量且長時間進行手腕的工作者,例如服務生、圖書館員、牙醫、工程師、上班族等。此外,壓力和傷害也是可能成因之一。根據美國骨科醫師學會(AAOS)的數據,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新手父母因為照顧新生兒而遭受腱鞘炎的困擾。
媽媽手病發階段
媽媽手的病發分為3個階段,了解處置方法,可有效幫助您在不同階段,進行自我照護,加速恢復正常。
急性期:
- 立即停止手部動作,讓手適度休息。
- 在患部(大拇指根部)進行局部冷敷,可減少腫脹及疼痛。
- 配戴媽媽手護腕。
- 可服用消炎、止痛藥物。
- 疼痛緩解後,可沿著受傷肌腱的方向,進行深層痛點按摩,促進組織修復。
- 待情況逐漸好轉,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,進行手腕復健運動。
亞急性期:
慢性期:
- 可以進行媽媽手舒緩運動及肌力訓練,讓受傷的肌腱與肌肉恢復原有彈性。
- 避免過度使用及改正錯誤姿勢與施力,防止復發。
階段 | 急性期 | 亞急性期 | 慢性期 |
---|---|---|---|
症狀 | 動作後手部疼痛、 手指腫脹、 灼熱感。 | 大拇指腫脹(肌腱)、 灼熱感逐漸消失、 動作仍有明顯痛感。 | 平時手部動作沒有問題、 大拇指用力時,出現無力 或是疼痛現象。 |
處置 | 停止動作休息。 冷敷患部。 消炎、止痛藥物。 配戴媽媽手護腕。 | 物理治療。 局部注射。 藥物治療。 熱敷患部 | 配戴媽媽手護腕。 避免過度使用。 改正錯姿。 手部舒緩運動。 肌力訓練。 |
那麼究竟媽媽手要看醫師嗎?如果您的媽媽手症狀加劇或出現手指僵硬、手腕無力、握力降低等症狀,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。
媽媽手舒緩
媽媽手舒緩方法有很多包含以下幾種方式
- 媽媽手熱敷:按一般冷、熱敷的使用原則,以受傷的機制起算,在急性期時要冷敷、可幫助緩解疼痛,降低炎症與腫脹;亞急性期與慢性期熱敷,可幫助舒緩肌肉,加速治療,緩解疼痛。
- 手腕彎曲與伸展:將手臂伸直,手掌朝上,然後輕輕向手腕壓下,保持這個位置15~30秒,然後放鬆。然後將手掌轉向下,用另一只手輕輕向上壓,也是保持15~30秒。
- 手指伸展:將手指分開,然後輕輕向後彎曲,保持這個位置5~10秒,然後放鬆。然後將手指向前彎曲,也是保持5~10秒。
- 握力練習:可以使用壓力球或橡皮筋,輕輕握緊,然後放鬆,重複這個動作10~15次。
運動過程中應該要保持身體舒適,不強求、不過度,若產生疼痛應立即停止,並尋求專業醫師與治療師的協助。
媽媽手預防
媽媽手是很常復發的疾病,需要在生活習慣上做調整,避免重複性和長時間的手腕活動,並經常讓手腕休息。如果需要長時間握持物體,可以使用手腕托或其他輔助工具來減輕壓力。睡眠時避免將手腕放在不自然的位置,並適時做手腕和手指的伸展運動。才能有效改善症狀和以及預防媽媽手的發生。
作者 : 高逢駿 醫師
經歷 :
-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-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-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-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-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