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 24, 2023 | 下肢部位

掌握治療黃金期,扁平足改善指南

跟著足弓發展階段走
梁小姐,40歲設計師,因為辦公室久坐,每到假日就喜歡長時間散步紓壓。半年下來,她發現原本就很容易翻船(足踝扭傷)的腳,因為久走越發疼痛,檢查後才發現有副舟狀股症候群,導致足弓塌陷,有輕微扁平足的危機。醫生建議她先暫停散步、強化小腿肌群、訓練核心、穿有支撐、包覆性鞋子。梁小姐積極配合治療,足部疼痛果然逐漸獲得改善。

扁平足會怎樣?

扁平足指的是一種足弓的「狀態」,而不是「疾病」,指的是「低足弓」或「無足弓」,無法吸收自身體重與地面的反作用力,而產生出症狀如肩頸痠痛腰背疼痛下背痛足踝疼痛等;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肌腱炎退化性關節炎等合併症。

骨科醫師告訴你需要訂做鞋墊嗎

扁平足原因

  • 先天因素:包含遺傳、性別因素(台灣男大於女比例)、先天性跗骨黏合(腫骨與距骨黏合產生僵直性扁平足)或副舟狀骨、先天性韌帶鬆弛(嬰兒在子宮內壓胎造成)等。
  • 後天因素:包含足部過早承重、久站久走、錯誤姿勢、體重過重(懷孕、肥胖)、運動嚴重不足、退化、疾病、創傷等。

扁平足改善

扁平足治療黃金期

  • 幼童期扁平足2~9歲

在人體骨骼發育的過程中,2歲前的幼兒,腳掌都是軟骨,內側脂肪墊較厚,韌帶較為鬆弛。有研究指出這時期的孩童都是生理性的扁平足,隨著開始學習走路、運用腳趾、腳底、腳跟,才會逐漸發展出足弓。這時期不會有症狀,也不需要治療。7~9歲為觀察期,這個時期家長應多注意孩童的足部發展,可以增加赤腳時間(刺激足底感覺)、多樣化地面刺激(增加本體感覺)、足部運動訓練(強化腳趾、穩定足底、增加平衡)。10歲時骨骼會恢復定型,若站立時內側足底扁平,表示舟狀骨向下位移,造成內側足弓塌陷,確定為「扁平足」,足跟會因為代償產生變形「外翻」現象。

  • 青春期扁平足14~16歲

多數的症狀產生都是在進入青春期之後,因為運動與長時間站立,足弓可能會持續扁平或惡化。初期變形不嚴重時,可能只會有內側疼痛、隨著運動症狀加劇或休息症狀緩解。若伴隨著腫脹與疼痛可能為發炎性扁平足。腓骨肌、伸趾長肌僵直攣縮、小腿外側酸痛則為外翻扁平足。這時期為治療的黃金期,應積極治療。

  • 成人期扁平足16歲~

多是青春期錯過治療矯正的黃金期或是後天因素造成,成人扁平足在足部失去吸震、緩衝、減壓的功能後,久站久走、跑步等下肢容易感到疲勞,時間長久下來,可能會因為代償使得全身出現多種合併症。可以利用鞋墊、提供足部支撐,並加強鍛鍊小腿與核心肌群,可有效改善,並防止惡化。

加line

扁平足改善

  • 運動:可以透過拉筋伸展、肌力訓練、墊腳尖運動等鍛鍊腿部肌肉、韌帶,強化腳趾、穩定足弓、增加平衡,幼兒則可以在安全下,赤足接觸不同的地形,增加腳部刺激,增加足底與本體感覺。
  • 鞋墊:成人可使用鞋墊提供適當的支撐,維持足部結構,改善重心。孩童的部分則需要由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判斷,有無使用的需求,錯誤的使用反而可能造成發展限制。
  • 矯正器或輔具:幫助腳放在正確位置,非所有人都需要,由醫師評估。
  • 手術:極少數的人需要開刀,只有嚴重的扁平足或保守治療無效,甚至惡化才需要考慮手術。

扁平足發展階段與治療改善建議表

扁平足類別

發展階段

治療與建議

幼童期扁平足

2~9歲

觀察期

孩子的足弓尚未發展完全

觀察孩子的足部發育,確保穿合適的鞋子,適時增加赤腳時間、多樣化地面刺激、足部運動訓練。

行走站立時可能出現足部內轉(內翻)

由醫師判斷穿戴支撐性鞋墊或鞋具,避免長時間走路

青春期扁平足

14~16歲

黃金治療期

足部的生長和結構可能有所變化,但也可能持續扁平或惡化

由穿戴支撐性鞋墊,進行足部肌肉和關節的加強運動

可能出現腳痛、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等問題

伸展運動和按摩,物理治療,以減輕疼痛

成人期扁平足

16歲~

鍛鍊期

足部結構可能相對穩定,但仍存在扁平足問題

搭配鞋墊支撐足弓
進行足部肌力訓練

可能出現關節疼痛足底筋膜炎或其他合併症

針對疼痛進行相應的治療

進行足部肌力訓練

上述治療與建議須依個人情況做調整,並非絕對,建議由專業醫師檢查評估。

面對扁平足的問題 ,其實不用太過緊張,只要掌握足弓發展的階段,把握黃金治療期,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,多數的人都可以和扁平足和平共存,相安無事。

扁平足引發全身歪斜,諸多合併症


作者 : 高逢駿 醫師

經歷 : 
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  •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

常見問題

骨科。

幼兒與青春期的孩子建議看小兒骨科。

內容目錄

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。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