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 22, 2023 | 下肢部位
長時間走路後,腳踝內側疼痛?副舟状骨症候群可能是罪魁禍首!
嚴重可能導致扁平足、慢性疼痛!
長時間走路後,腳踝內側痛,這樣的症狀,常常被認為只是疲勞所導致,但其實有可能是副舟状骨症候群所造成的。這是一種先天骨骼異常,若長期忽略,沒有適當的治療,可能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,嚴重可能導致扁平足、慢性疼痛!快來了解什麼是副舟状骨症候群?以及該怎麼辦?
什麼是副舟狀骨症候群?
正常情況下,人類的足部有26塊骨頭,但有些人會額外多出骨頭。足部靠近內踝處的骨頭稱為舟狀骨,約10-15%的人在旁邊會多出一塊骨頭,而這塊多的就叫做副舟狀骨(Accessory Navicular Bone),是一種常見的足部骨骼異常。某些情況下,副舟狀骨會導致足踝疼痛、發炎、腫脹和其他併發症。副舟狀骨症候群可透過觸診與X光確診。
副舟狀骨症候群的症狀
副舟狀骨可能會對足部造成影響,這通常表現為以下症狀:
- 足踝內側痛:副舟狀骨的存在可能會導致足踝疼痛,特別是在長時間行走、跑步或站立時。
- 足踝腫脹:舟狀骨連結著脛後肌,副舟狀骨可能會造成壓迫,引起脛後肌腱炎,造成腫脹。
- 足部不穩定:可能導致足弓塌陷、扁平足、腳踝內側凸起、踝扭傷、拇指外翻。
- 影響運動能力:可能會導致活動受限,例如無法進行某些運動或活動時會感到疼痛。
如果您懷疑自己可能有副舟狀骨問題,建議儘早請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,以避免症狀加重或影響日常生活。
副舟狀骨的三種類型
副(附生)舟狀骨分成三型,第1型:小副生骨(30%);第2型:大副生骨(60%);第3型:接近融合(10%)。
第一型 30% | 第二型 60% | 第三型 10% |
2-3mm | 12mm | 一大塊骨頭 |
不連,種子骨 | 以纖維軟骨連接 | 與舟狀骨融合 |
保守治療,預後佳 | 假性關節,最常疼痛、發炎 | 易與鞋子反覆摩擦,產生疼痛 |
副舟狀骨症候群的併發症
副舟狀骨與扁平足常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,會導致脛後肌病變。第二型、第三型副舟狀骨常導致脛後肌腱炎、脛後肌痙攣、夾脛症,嚴重可能導致足弓塌陷。
副舟狀骨症候群的治療
- 靜止和休息:副舟狀骨症候群期間,建議先停止活動讓腳部休息,以減輕疼痛和不適感。
- 鞋墊或足弓墊:可使用鞋墊或足弓墊,減輕足部、脛後肌壓力和減少疼痛。
- 物理治療:可以通過冷敷、熱敷、運動和牽引等緩解肌肉和關節壓力,幫助緩解疼痛和不適感。
- 消炎止痛藥物:減輕炎症和疼痛。
- 體外震波:非侵入性,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,減輕疼痛和炎症。
- 增生注射: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或PRP注射病灶或周圍軟組職,進行自我修復,減緩疼痛、強化結構。
- 手術:如果副舟狀骨症候群非常嚴重且其他治療方法無效,可能需要考慮手術。手術可以切除副舟狀骨或修復其他足部組織來減輕症狀。
副舟狀骨症候群的運動
當治療告一段落後,除了要挑選軟硬適中的鞋子、適當高度的鞋墊外、可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游泳、自行車以減輕足部的壓力,並進行足底與脛後肌的肌力訓練。
- 腳踝伸展:雙手向前伸直扶於牆面,雙手平行於地面,前腳呈現弓箭步姿勢,後腳伸直,膝蓋不可彎曲,不可彎腰駝背,後腳腳掌需完全踩地,腳跟不可離地抬起。伸展30秒再換腳,可重複6次,每天3回。
- 夾球踮腳運動訓練:立姿,雙手扶牆,選擇有彈性的球(約網球大小)放置雙腳腳踝內側之間,提起腳跟後,維持墊腳3秒,再緩緩地復位。每次15下,一天可以做3次。
- 前掌夾球運動訓練:坐姿,雙腳伸直,將球放置雙腳前掌(大拇趾)之間,同時向內夾、向下夾,維持3-5秒,再緩緩地復位。每次15下,一天可以做3次。
作者 : 高逢駿 醫師
經歷 :
-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-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-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-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-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