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 19, 2022 | 腰椎頸椎

長期手麻冰冷、復健無效?可能是血管、神經壓迫!根除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方法

了解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原因,徹底根除胸廓出口症候群!
胸廓出口症候群與頸椎退化時常合併出現,容易與五十肩、網球肘肘、腕隧道症候群混淆,而「胸廓出口」指的是哪裡?有什麼症狀與特徵呢?又該如何治療?

什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

胸廓出口症候群是什麼?

「胸廓出口」指的是從脖子兩側開始,經過鎖骨上、下方,到腋下的這段範圍。這裡有三處空間分別是斜角肌三角、肋骨鎖骨之間、喙突胸小肌之間,容易因為長期姿勢不良、外傷碰撞等,壓迫通過的血管與神經,進而產生肩頸痠痛肩頸僵硬手麻、血流減弱、肌肉萎縮等症狀,這就是胸廓出口症候群。常與頸椎退化合併出現,因為通過這裡的臂神經叢,源自於頸椎第五、六、七、八節與胸椎第一節,症狀容易與頸椎退化五十肩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混淆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症狀

胸廓出口這裡通過的是上臂最重要的神經-臂神經叢、鎖骨下動脈、鎖骨下靜脈,當神經與血管受到壓迫便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,分別是:

神經壓迫症狀

  • 脖子痛:外側疼痛。
  • 肩頸痠痛:模糊的痛感,酸、麻、刺痛。
  • 手麻:前臂內側、無名指與小指麻。

手麻警訊!一張表格,健康命脈自己掌握!

血管壓迫症狀

  • 患側手冰冷:壓迫到動脈造成血流減弱。
  • 換側手背腫脹:壓迫到靜脈。
  • 上臂、手部動作疲累。
  • 患側手沒有血色:壓迫到靜脈,血液循環變差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壓迫與症狀表

壓迫位置

症狀

神經壓迫

脖子痛,酸、麻、刺痛

肩頸酸痛,酸、麻、刺痛

手麻(前臂內側、無名指與小指)

血管壓迫

患側手冰冷

換側手背腫脹

上臂、手部動作疲累

患側手沒有血色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自我檢測

將雙手高舉過頭,執行握拳與張手的動作,持續3分鐘。若此動作造成肩膀與手臂麻、痛或不適、冰冷,有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自我檢測

圖片來源 design from freepik

此動作僅供自我檢測參考,但實際上還是需要透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喔~

加line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原因

  • 外傷:因為車禍或運動傷害致使前胸撞擊或手臂向後拉扯。
  • 過度使用:長期姿勢不良、反覆動作導致肌肉緊繃、及周圍軟組織受損發炎。
  • 先天結構異常:頸椎與肋骨異常的纖維組織增生或多一根肋骨等,讓空間更為狹窄。

七成問題來自軟組織,包括斜角肌、胸小肌肥厚、纖維化、局部腫瘤等;三成問題來自骨頭,包括第一肋骨傷害、鎖骨中段骨折等。整體來說多數病因是神經壓迫造成,約佔了九成,只有少部分是血管壓迫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好發族群:

  • 女性
  • 上肢反覆高舉過頭的職業:如教師、清潔員、汽車維修員、油漆師傅。
  • 舉重

胸廓出口症候群壓迫位置與原因表

壓迫位置

神經、血管

原因

斜角肌三角

臂神經叢

鎖骨下動脈

斜角肌肥厚、纖維化

肋骨鎖骨間

臂神經叢

鎖骨下動脈

鎖骨下靜脈

第一肋骨、鎖骨損傷

喙突下空間

臂神經叢

腋動脈

腋靜脈

胸小肌、肩胛骨、肩關節活動受限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治療

透過超音波影像檢查與神經學測試,可以判斷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病因。由於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會合併出現頸椎退化,常被以頸椎退化作為治療方針,但熱敷、電療與頸椎牽引等治療改善的效果並不理想,約莫只能改善3-4成。

建議進行

  • 徒手治療:放鬆斜角肌、第一肋骨周圍肌群。
  • 超音波導引注射:若患者疼痛到無法運動時,則建議可以針對斜角肌、胸小肌、鎖骨下肌進行注射,使肌肉與周圍神經鬆動,促進局部循環,改善活動性。

兩項治療待疼痛與狀態改善後,都需要進行核心肌群的訓練。

多數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患者其病因都來自於反覆的工作型態、長期的不良姿勢,通常在保守治療下都能獲得改善,但若要徹底根除,唯有改正錯誤姿勢、加強肌群訓練、調整工作型態與環境,才能避免一再復發。胸廓出口症候群為慢性疼痛發展而成,治療的時間相對較長,一般療程為3~6個月,患者需要較多的耐心與較積極的態度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的運動

以下動作,可連續10次,一天可做2回。

  • 牆角伸展運動:面牆角,兩手扶牆約肩膀高度,身體前傾感覺胸部伸展,停留5秒後復位。
  • 頭頸後仰運動:頭部往後倒,使下巴抬高伸展,停留5秒後復位。
  • 肩膀轉圈運動:聳肩向上向前畫圈,向後向下畫圈為一組動作。

胸廓出口症候群運動


作者 : 高逢駿 醫師

經歷 : 
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  •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

常見問題


骨科、復健科、神經科。

多數胸廓出口症候群通常在保守治療下都能獲得改善,但若要徹底根除,唯有改正錯誤姿勢、加強肌群訓練、調整工作型態與環境,才能避免一再復發。

只有少數骨頭異常問題的患者會需要手術治療。

 

內容目錄

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。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