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月 30, 2023 | 下肢部位

深蹲卡卡、久坐髖部痛、該邊痛,有可能是髖關節夾擠了!

股骨頭與髖臼的不正常接觸可是會互相傷害的喔!
髖關節夾擠指的是球狀的股骨頭與凹窩狀的髖臼不正常接觸,導致這兩塊骨頭互相夾擠、互相傷害,造成髖部疼痛、動作卡卡、甚至跛腳,最後還可能演變成髖關節退化,究竟髖夾擠該怎麼辦?如何運動改善髖部不適?

什麼是髖關節夾擠

什麼是髖關節夾擠?

髖關節夾擠又稱髖夾擠,正式的醫學名為股骨髖臼夾擠症(英語: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,簡稱FAI),指的是股骨頭(球)與髖臼(窩)之間異常接觸,導致兩塊骨骼互相夾擠,長期活動下來,關節間互相摩擦,導致髖關節僵硬、髖關節疼痛等,最後導致髖關節退化,使得日常活動受限。常見症狀如久坐髖部痛(腰部至臀部)、鼠蹊痛(該邊)、綁鞋帶、抬腳等特定角度動作,引發髖部夾擠產生不適。久坐上班族、重訓深蹲者、大角度瑜珈、舞者、運動員(長途自行車、高踢腿運動)等為高風險族群。

髖關節夾擠症狀

髖關節夾擠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,隨著病情加劇惡化,日常活動會越受限制,但不限定單邊或雙邊夾擠,依症狀可分為3個病程:

第一期

髖關節前側緊繃

第二期

鄰近肌肉筋膜出現疼痛

第三期

髖關節活動受限角度縮小

  • 腹股溝疼痛。
  • 鼠蹊部疼痛。
  • 活動或久坐後髖部疼痛。
  • 腰、背、屁股痛
  • 髖關節活動度下降,特定角度疼痛(髖關節旋轉和伸展),如綁鞋帶、抬腳痛等。
  • 屁股僵硬、臀部肌力下降。

加line

髖部痛、鼠蹊痛的其他問題

髖關節夾擠原因

髖關節夾擠就是股骨頭(球)與髖臼(窩)兩塊骨頭異常接觸,導致周圍軟骨壞損或盂唇破裂,原因分為後天的運動傷害或是錯誤姿勢、與先天的結構問題,分為三種類型。

  1. 鉗子型夾擠(pincer type):此類型為先天結構異常,股骨前傾太少、股骨方向不正確、髖臼太深、髖臼後傾容易導致髖臼唇被卡住或反覆撞擊,導致撕裂、增生骨贅、軟骨磨損,造成髖關節退化、髖關節炎。經常發生於孩子發育的過程中與女性。
  2. 凸輪型夾擠(cam type):此類型為股骨頭異常生長引起,股骨頭為橢圓形狀而非球型,會導致偏移,無法正常在碗狀的髖臼中旋轉、滑動,當髖關節彎曲時會產生異常的壓力和剪力,使髖臼唇撕裂,最後導致髖關節炎。經常發生於男性。
  3. 混合型夾擠(combined type):鉗子型與凸輪型合併存在,為最常見的類型。

鉗子型髖關節夾擠

髖關節夾擠治療

可經由髖夾擠測試動作、運動範圍、肌肉力量、步態檢測與X光、核磁共振確診髖關節夾擠。

  • 髖夾擠測試動作(Impingement Test):將受試者膝蓋抬至胸部向對側肩膀旋轉,若疼痛可能為髖關節夾擠。

髖關節夾擠測試

依髖部受傷程度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。

  • 保守治療:初期輕症會以保守治療為主,透過休息停止造成夾擠的活動、改變姿勢減少髖關節摩擦。透過消炎止痛藥物、微波治療緩解發炎症狀。運動治療以減輕肌肉痙攣並加強臀肌、下肢肌肉的穩定度、幫助提高髖關節的活動力。較侵入性的治療,如局部麻醉後在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,減少髖關節內以及周圍組織發炎腫脹。
  • 手術治療:
  1. 髖關節鏡微創手術:一般保守治療3個月未有改善者,建議進行髖關節手術。在全身麻醉下,醫師會在大腿頂部開孔,利用關節鏡攝取的視像,進行修復或移除受損的骨骼、軟骨。術後隔天可出院,患者可正常淋浴,2~3天可恢復文書工作,3個月可回到運動訓練。
  2. 傳統髖關節換置術:嚴重的軟骨磨損或關節軟骨已從髖臼脫落,則需進行人工關節換置。需身麻醉,手術傷口約12~25公分。手術後2~3週可淋浴,3~6週可恢復文書工作(要避免重物、勞動、久站),約6個月才能脫離拐杖或助行器。

病程發展

建議治療

目的

輕度

休息停止活動

減少髖關節摩擦

消炎、止痛藥物、微波治療 3:15秒

緩解發炎症狀

運動治療

減輕肌肉痙攣、增加穩定度、提高活動力

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 4:04秒

減少髖關節內、周圍組織發炎腫脹

中度

髖關節鏡微創手術

保守治療3個月未有改善者

修復或移除受損的骨骼、軟骨

重度

傳統髖關節換置術

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效果不佳者

切除損壞關節、股骨頭,換置人工髖關節,恢復功能

雖說多數的髖關節夾擠與天生的結構異常有關,但錯誤姿勢或大角度的運動傷害,長期下來,便會造成髖關節退化,因此當疼痛發生時應及時正視問題,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積極調整活動與生活、工作模式,避免延誤或加重病情。

髖關節夾擠改善運動

  • 髖關節伸展:跪姿以手撐地,臀部緩緩向下坐,髖部向左、向右來回移動5次,一天可做15次。
  • 髖關節內轉訓練:趴姿小腿繫上彈力帶,大腿保持不動,小腿向外側伸展,停留3秒,可做8次,換邊執行,一天可做3次。
  • 髖關節穩定訓練:高跪姿勢,左手扶牆,右手插腰保持平衡,左腳抬起約離地2公分,停留3秒,可做8次,換邊執行,一天可做3次。

髖關節夾擠運動


作者 : 高逢駿 醫師

經歷 : 
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
  •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
  •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

常見問題

髖關節夾擠初期不太會有症狀,加上會有腹股溝、臀部、骶髂關節、腰背、大腿內側內收肌等轉移痛,不易被確診,常常會延誤治療,最後可能會發展至髖關節退化,建議有症狀還是要積極治療。

單邊受傷只需要治療一邊,不需要兩邊同時治療,在未有症狀下進行治療可能會引發其他的併發症,反而得不償失。

內容目錄

使用我們的服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政策。了解更多